
在嵩山峻極峰之陽的登封市,一位鶴發童顏、96歲高齡的武者,用畢生心血書寫著少林武術的復興史詩。他就是被譽為“當代少林武術復興之父”的梁以全先生。他被評為中國武術九段、國家武術高級教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其名字被鐫刻在《中華武術365》《世界名人錄》等權威典籍中,成為新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武術名家梁以全先生
從13載牧羊生涯到國際武術舞臺,從窯洞授徒到創辦萬人武校,他用大半生的堅守,讓沉寂半個世紀的少林武術重新煥發生機,在全球化浪潮中綻放出璀璨光芒。
1931年7月,梁以全先生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東華鎮駱駝崖村一個有著500余年傳承的武術世家。這個與少林寺淵源深厚的家族,自明朝少林寺古梅禪師隱居駱駝崖雙窯庵傳藝以來,已傳承十九代。幼年的梁以全在私塾熟讀“四書五經”,隨祖、父精研少林長拳、大洪拳等絕學,打下了堅實的文武根基。
1948年參加工作后,歷任小學教師、小學校長,卻始終未放下祖傳的達摩杖與春秋大刀。

梁以全先生在嵩山練習達摩杖?
命運似乎在考驗他,1957年,他因耿直言論他被劃為右派,到黃泛區農場勞動。在長達21年的逆境中,梁以全先生將對武術的熱愛化作生存的力量:在黃泛區農場勞動兩年多,他憑借精湛的武功榮立三次一等功;1960年“摘帽”回鄉務農,駱駝崖大隊安排他為集體放羊。放羊期間,他在自家窯洞里撰寫少林武術書籍,在院落里開班授徒,培養出了首批武術人才。
1979年春,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會會長宗道臣率團歸山認祖、朝拜嵩山少林寺。主管外事工作的登封縣委副書記張耀庭委派宣傳部長王銘章、副縣長王鸞組織迎接。但此時的少林寺,經1928年軍閥混戰火燒后狼藉一片,僅有9個老弱病殘的和尚守廟,武術傳承幾近斷絕,怎么迎接?少林寺不行,開始在民間四處尋找武術拳師,積極組織武術人員。
在此背景下,梁以全先生的命運開始出現了轉機。
早前,在馬寺莊大隊蹲點的王銘章聽聞駱駝崖村的梁以全先生武術功底深厚,欲請他出山組織武術人才,迎接宗道臣一行。匯報到縣委后,縣委表態,大力支持,并決定給錯劃右派的他平反。
1979年4月1日,中共登封縣委下發了《關于對梁以全同志錯劃右派分子予以改正的意見》文件,張耀庭親自作了批示:恢復公職,安排工作。
梁以全先生臨危受命,來到登封縣體委,擔任少林武術資料挖掘整理小組組長。他從家藏的祖傳拳譜入手,系統梳理少林武術脈絡。三個月內完成了2.5萬字的《少林武術簡介》,為后續研究和復興少林武術奠定了基礎。隨后,成為新中國首部公開出版的少林武術專著。
武學體系的現代重塑
在登封縣招待所的磚券窯洞里,梁以全挑燈夜戰,積極開啟了少林武術的現代化征程。他將祖傳拳譜與《少林寺志》文獻對照,結合自身實踐,構建起“拳禪合一”的理論框架。
?
梁以全先生挑燈撰寫少林武術資料
在1982年出版的《嵩山少林拳法》,他首次將少林武術劃分為“禪修、套路、技擊、養生”四大體系,首次提出“以武入禪、以禪導武”的理念。
1979年4月14日,梁以全先生在少林寺參加了對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宗道臣一行的歸山拜祖接待活動。

梁以全先生接待日本宗道臣一行
在歡迎儀式上,梁以全先生表演了少林“虎撲把”和“心意把”,其動作剛健威猛,技驚四座。
日本來賓驚嘆:“少林功夫強,華夏有傳人”。
日本客人回國后,梁以全先生考慮到,要想把少林武術真正地發揚光大,光靠臨時應付是不行的,必須創建個正規的武術學校。梁以全先生給縣體委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縣體委上報后,1981年經河南省體委、河南省教育廳等相關部門批準,登封縣體委建立了全國第一所公立專業武術學校,梁以全先生出任首任校長兼總教練。
為讓武術走出傳統師徒制的局限,梁以全先生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舊規,首創“文武兼修”教學模式:上午文化課采用國家統一教材,下午武術課按競技、表演、養生分類施教。這種文武兼修的創新模式,引起國家體委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全國武術教育示范基地”,培養出首批中等專業武術教練人才。
1995年梁以全先生離休后,傾其所有創辦少林鵝坡武術專修院。在他的運籌帷幄下,學校逐步建立起從小學到中專的完整教育體系,開設散打、跆拳道、冰球等現代體育項目,同時保留少林心意把、達摩杖等傳統絕學。

梁以全先生退而不休,創辦少林鵝坡武術專修院
截至2025年,鵝坡武校已向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輸送本科生數千名,培養國家各級運動員近萬人,累計獲得國際國內賽事金牌萬余枚。
禪武文化使者傳播全球
1979年4月14日,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會長宗道臣率團對少林寺的朝拜,梁以全先生現場所演示的少林仙招“虎撲把”和“心意把”,讓日本武術界驚嘆:“真正的少林功夫在中國”,徹底改變他對中國武術認知的偏見,宗道臣回國后,特邀請梁以全作為新中國首位出訪的少林武術家,在日本13個城市巡演,所到之處均引發了“少林熱”。日本《讀賣新聞》評價:“梁以全先生的拳法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

中國武術協會主席張耀庭(右二)與梁以全先生(中)訪問日本
此后,梁以全先生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國際舞臺:1988年率隊參加首屆國際武術節,斬獲老年組金牌;2004年擔任雅典奧運會火炬手,在希臘衛城展示少林棍法;2019年作為少林派唯一代表,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他培養的留學生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烏茲別克斯坦學員古甜甜參演中烏合拍電影《梅羅茲》,成為“功夫外交”的成功案例。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馬來西亞會見鵝坡武術隊員李亮亮等
在推動武術國際化的同時,梁以全先生始終堅持文化自信。2010年,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武術與和平”論壇上指出:“少林武術不是暴力的工具,而是追求身心和諧的哲學。”這種理念體現在鵝坡武校的武德教育中——學生入學第一課即學習《弟子規》,每周開設德修課程,畢業前需完成“日行一善”實踐活動。
武學宗師的精神遺產
在鵝坡武校的校史館里,陳列著梁以全個人和武校獲得的諸多榮譽:從1995年“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到2007年“中國武術九段”,從“全國老干部先進個人”到“改革開放30年中國武術最具影響力人物”,每一枚獎章證書都見證著他對武術事業的卓越貢獻。

國家體委領導為梁以全先生頒發《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證書
如今,已96歲高齡的梁以全先生仍堅持每天指導訓練。在他的影響下,長子梁少宗子承父業,將鵝坡武校發展為集教育、商貿、文旅、影視于一體的產業集團;次子梁少飛致力于少林武術數字化保護,建立全球首個少林武術動作數據庫。更令梁以全自豪的是,培養的弟子中涌現出眾多見義勇為的道德楷模。
“武術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梁以全在《少林武術研究》序言中寫道。他用一生證明,真正的武學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精神的傳遞。

梁以全先生寶刀未老,毅然教學生習武
當清晨的陽光再次灑向嵩山,鵝坡武校的少年們在“拳禪一味悟真諦,文武雙修育英才”的楹聯下揮汗如雨,這跨越500余年的回響,正是對這位當代少林武術復興之父最好的致敬。